关于盐津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

  • 盐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
  • 734298571/2021-00562
  • 2020-03-30 10:12

关于盐津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    一、2019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    一年来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稳增长系列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年初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,强化经济运行跟踪分析和协调服务,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、财政收支矛盾突出、“9·30”山洪泥石流灾害影响等严峻挑战,全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,着力补短板、强弱项、夯基础、激活力,努力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运行。——生产总值完成52.8亿元,同比增长9.1%,超计划目标0.5个百分点;——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.9亿元,同比下降39.6%,欠计划目标57.6个百分点;——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.72亿元,同比增长6.6%,欠计划目标1.4个百分点;—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.2亿元,同比增长9.8%,欠计划目标1.2个百分点;—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693元,同比增长7.9%,欠计划目标0.1个百分点;—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664元,同比增长11%,超计划目标2个百分点;—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下达的指标任务。7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,固定资产投资、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由于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,严重缺少重大项目支撑接续和二、三产业弱小发展培育滞后等原因,未完成计划目标。    (一)着力推进精准扶贫,脱贫攻坚成效显著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,紧紧围绕整县脱贫摘帽目标,聚焦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突出问题,发动“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”,精准发力,集中攻坚,全面补齐短板。截至目前,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0个,完成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774人。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977户;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321件,解决4.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;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44.34公里,基础设施短板逐步补齐;组织技能培训3555人次,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4.5万余人,开发乡村服务岗位3734个,实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;教育扶贫持续深入,超过8.5万人次的贫困学生享受到教育资助;健康扶贫有效落地,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、医疗费用兜底“四重”保障全面落实;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,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实效;“自强、诚信、感恩”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,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。全年实现41个贫困村出列,13866人脱贫,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.02%,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。(二)着力调结构促转型,产业结构优化明显。农业生产保持稳定,全县推广“两杂”良种44.08万公斤,完成大春粮食作物规范化间套种36万亩,实现粮食总产量17.8万吨。新增花卉苗木5150亩、果蔬基地2.2万亩。出栏乌鸡109.3万羽,生猪33.5万头,采收竹笋1.5万吨。工业生产稳步提升,燕子坡电站正式发电运营,天竹园、汉维建材投产运行,华家沟、河坝、永丰、大队、金家湾等煤矿取得“开工令”,桃子煤矿成功升规纳统。强化“一对一帮扶、一企一方案”和“保姆式”服务,认真梳理企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对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走访,及时研究制定帮扶方案,精准施策,帮助企业充分释放产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.15亿元。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,全县已注册电商企业16户,入驻服务中心3户,建设电商网点94个,农产品上行销售额9800万元。茂悦、梓扬、华力加油站3家企业及普洱美佳超市、普洱福玛特购物中心、华美万家3家大个体成功纳限。成功举办牛寨猕猴桃采摘节、豆沙美食节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,推动旅游经济较好发展。批发、零售、住宿、餐饮同比分别增长12.2%、10.5%、10.1%、14.1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3.5:21.2:55.3,二三产业占比达到76.5%。(三)着力推进项目建设,发展基础不断夯实。实行项目清单化和“五个一批”项目滚动管理,按月下达项目开工和纳统计划,统筹推进项目建设。串佛高速公路、水田棚户区改造、新增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及配套设施、伟业财富中心(一期)、兴隆小学、落雁小学、中和敬老院扩建项目等建成投用;青水高速公路、三龙滩水库、木怀塘水库、水田市政道路、水田新区综合医院、黄金水岸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;绿源乌鸡全产业链闭环生态项目、页岩气勘探评价井(宁219、宁211)、农村人饮安全巩固工程、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工程、麻柳村、万古村河道治理等项目如期开工建设;G247国道改造、水田新区四馆一中心、新安化工工业硅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;谋划储备2019年~2023年重点项目581个,估算总投资1175亿元。主动对接争取上级支持,全年争取中央、省级预算资金和市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.32亿元。招商引资成效明显,实现签约项目12个,协议引资36.4亿元。    (四)着力推进生态建设,生态文明成果丰硕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打生态牌、走绿色路,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坚持问题导向,扎实推进中央、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落实,办结省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交办案件2件;开展“绿盾2019”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,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。加快重点领域污染防治,依法关闭“散乱污”企业3家,整合搬迁1家,整改6家;持续淘汰落后产能,成功关闭煤矸石砖厂1家;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,已核算和审查污染源277个,审查通过率100%。深入开展水体环境综合整治,推进“河长制”长效运行。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,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1万亩;完成天保工程90.71万亩、公益林89.25万亩管护任务,启动实施蒿芝、箭坝、万和、椒子等7个村土地整治项目。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行动全面实施,12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投入使用,省级“美丽宜居型”示范村庄(落雁小岩)打造完成,40个特色示范型村庄、307个干净整洁型村庄全面建设。荣获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荣誉称号。(五)着力加快改革创新,发展活力持续释放。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入推进,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精简,累计承接省、市下放行政职权事项35项,取消行政职权事项40项,调整行政职权事项431项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及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运行推广,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加快建设,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“家里办、掌上办、指尖办”。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,多证合一、全程电子化等措施大力推行,“企业一窗通”等政务服务新模式启动,“最多跑一次腿”即将成为常态 ,企业制度性成本进一步降低,办理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478户。全县党政机关机构改革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;农村土地确权进入扫尾阶段,完成土地确权7.7万余户。易迁对象“三块地”流转试点工作有序开展,殡葬改革、财税、医疗、户籍、教育体制等各项改革政策全面落实。    (六)着力保障民生福祉,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民办教育不断规范,新增民办幼儿园9所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8.1%;义务教育持续稳定,高中教育连连提升,2019年本科上线率40.03%;职业教育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。“全面改薄”中小学信息化设备项目通过验收,网络教学环境全面优化。文化卫生惠民工程深入实施,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54个,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。中医事业全面推进,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。公立医疗机构“先诊疗后付费”政策全面落实,“互联网+远程医疗”、疾病预防、艾滋防治等工作扎实推进。组织 “唱响盐津·决胜脱贫”2019新春群众歌会、寄情山水·花园景像摄影展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,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20场次,成功申报五尺道(盐津段、高桥段)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社会保障持续加强,城镇新增就业3077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7%以内;落实援企稳岗政策,已发放稳岗补贴495万元、创业担保贷款306户4585万元。累计支出城乡低保、特困人员保障资金1.63亿元,临时救助金1180.8万元,各类残疾人补贴417.9万元。“9.30”山洪泥石流灾害恢复重建工程第一阶段目标圆满实现。社会管理持续加强,安全生产、扫黑除恶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,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。从总体上看,虽然我县2019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特别是生产总值实现了较快增长,但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看到,经济总量偏小、产业转型缓慢、支撑严重不足,发展基础不牢固,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县情和实际,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:一是经济总量小,发展基础薄弱,人均GDP仅13385元,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。二是产业结构不优,升级转型缓慢,一产传统农业占比重,以“鸡、牛、竹”为主的富民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,附加值低;二产支撑基础薄弱,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小而弱,全县8家规上企业2019年仅实现工业总产值3.4亿元,最大产值仅为7757万元(中大发电),拉动经济增长空间有限;三产发展培育滞后,全县限额以上企业仅有19家(其中:批发3家、零售4家、大个体10家、住宿1家、餐饮1家);三是支撑严重不足,发展基础不牢,投资缺少重大项目支撑,政府投资急剧萎缩,民间投资持续低迷,稳投资压力巨大。四是财政收支形势严峻,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基本民生刚性支出保障压力大,财政收支预算缺口大,矛盾日益突出。五是专业队伍人才匮乏,全县懂经济、投融资方面人才紧缺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。这些问题和短板,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下功夫加以解决和补齐。二、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    不利条件:受新冠肺炎世界疫情蔓延严重,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,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,影响或超预期,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正在发生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,不确定性与不稳定因素增多,保持全年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困难重重。从国内看,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,结构性、体制性、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,“三期叠加”影响持续深化,加之受新型冠状病毒国际疫情扩散蔓延冲击,导致我国外部风险不断加大,企业生产经营困难,经济运行面临阶段性重大挑战。从省内看,我省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,全省经济发展困难矛盾增多,新老问题相互交织,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较慢、新兴产业发展迟缓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,全省经济在负重顶压中前行。从自身看,我县经济总量偏小、产业结构不优、发展基础不牢、后劲支撑不足、生态环境脆弱、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依然突出。    有利条件: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,克服了危即是机。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,也应当看到,我县经济发展仍蕴含诸多机遇,特别是此次疫情蕴含着的发展机遇。从国内看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,中央继续坚持宏观政策要稳、微观政策要活、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,稳中求进仍然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,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实施,相继制定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“六稳”“六保”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、促进消费升级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,将进一步改善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,持续释放发展活力。同时,中央一号文件明确,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“三农”投入力度,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,要求各地扩大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。从省内看,全省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“三张牌”,推动八大产业落地见效;全市“五网”基础设施不断夯实,“六个百亿元”高原特色产业纵深推进。从自身看,我县作为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,国家对巩固脱贫攻坚,加速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以及对“三农”的支持势必为盐津发展提供机遇。同时,随着渝昆高铁、新安化工工业硅、中石油页岩气开发、滩头玄武岩、“三大”富民产业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建设,可为经济稳步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和引擎。三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建议2020年是盐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,任务异常艰巨。要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,全县上下务必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要求,对照县政府工作报告,抓好各项工作贯彻落实。    通过多次反复测算分析和综合研判,并考虑统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变化,结合省市经济发展目标和我县实际,全县2020年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建议为:——生产总值增速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;——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0亿元以上;——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.4%以上;—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%以上;—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%以上;—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%以上;—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.5%以上;—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。    为实现预期目标,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:   (一)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夯实全面小康基础  坚持精准精准扶贫脱贫基本方略,以更加有力的举措、更加精细的工作,对标对表,坚持不懈,尽锐出战,全面提升脱贫质量,巩固脱贫成果,夯实发展基础。一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。以脱贫攻坚普查为契机,对标对表普查指标,聚焦问题靶心,补齐短板弱项,巩固脱贫成果,以普查促质量提升,坚决打好打赢全县脱贫摘帽“收官战”。二是做实脱贫摘帽下半篇文章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、不摘政策、不摘帮扶、不摘监管要求,全面开展已脱贫人口排查,认真查找漏洞缺项,一项一项整改清零,一户一户对账销号,巩固成果防止返贫;健全监测预警机制,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、边缘户的动态监测,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,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;强化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,深入开展消费扶贫,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;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;深化扶志扶智行动,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。三是积极谋划接续推进减贫工作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、省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,研究制定县级方案,力促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。(二)培育重点产业,提高跨越发展质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,围绕“3+3”产业体系,持续在“巩固、提升、强化”上下功夫,促进产品结构、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,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,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巩固一产,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,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“两区”划定工作,力争启动2.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稳定粮食生产。抓实抓牢“菜篮子”工程,恢复稳定生猪生产。积极整合涉农资金,推进“鸡、牛、竹”三大农业产业建设,力争年内出栏乌鸡220万羽,发展肉牛2.57万头,新建标准化竹产业基地20万亩,改造低效竹林15.2万亩,种植槐树200万株,启动乡镇中心蜂场建设,建立中华蜜蜂繁殖培育基地,初步形成竹、槐、蜜融合发展格局。提升二产,完善企业结对帮扶机制,强化挂钩领导帮扶责任,积极帮助困难企业复产达产,确保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充分释放产能。持续实施“一企一策”精准帮扶,力争永中新材料、新安硅、汉维建材、燕子坡、天竹园等5家企业年内升纳规,力促滩头垚鑫采石厂、兴隆沙坝玄武岩矿项目年内动工建设,伟能竹笋深加工6月前投入生产。持续推进“煤、硅、气”规划布局,力促新安化工矿山落地,氯碱化工招商洽谈取得实质进展。不折不扣落实稳增长政策,努力提高企业升规纳限积极性,促进企业产能最大化释放,力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.9亿元。做强三产,启动实施《盐津县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着力打造融旅游、休闲、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;加快实施豆沙关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工程,推进豆沙关4A级景区创建。持续巩固扩大电子商务示范县成果,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,积极推进集零售、餐饮、娱乐为一体的农村乡镇商贸中心建设,推动信息、旅游、体育、文化、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。积极培育普洱、滩头佳惠超市、庙坝超市、狮子湾加油站、盐津乌骨育苗销售公司、绿源公司等商贸企业,力争年内纳限10家以上。   (三)强化重大项目支撑,切实稳住有效投资围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,夯实项目支撑基础,力争法定统计口径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。一是统筹推进项目建设。推行项目清单化管理,按照竣工、在建、新开工、前期、谋划“五个一批”项目滚动管理要求,统筹做好全年85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支撑,推动综合交通、重大水利、重点产业、重要民生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尽快复工建设,确保在建项目不塌进度、新开工项目如期开工。加快推进150公里产业道路、农饮工程、“9.30”交通恢复重建、新增易迁配套基础设施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16个项目建设进度,力争年内竣工投入使用;加紧推进水田高级中学、水田综合医院、三龙滩、木怀塘水库、水田新区市政道路等21个续建项目进度;启动水田新区客运站、白岩沟水库、美丽县城(老旧小区)、通和大厦、兴隆和滩头玄武岩开采、新安化工工业硅、桃子煤矿、乌骨鸡养殖、肉牛代养场、竹产业基地建设、“9.30”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治理等34个项目建设;加速推动永善至盐津高速公路(水田至筠连)、G247改建(盐津段)、渝昆高铁盐津南站、通用机场、氯碱化工、水田新区体育馆、四馆一中心等14个项目前期工作。二是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。深刻把握国家和省投资投向政策和省级“补短板、增动力”项目谋划要求,聚焦“五网”基础设施、人居环境整治、重点产业、新型城镇化、公共服务体系等重要领域谋划一批重点项目,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、省、市规划盘子,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,努力提高项目成熟度和转化率,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序、滚动发展。三是积极争取多方支持。加强对接汇报,切实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,全年力争完成10亿元以上;认真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氛围,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,提高对外招商水平,吸引更多企业入驻盐津;加强推进政府与民间资本、政府与银行、银行与企业合作,努力破解项目资金融资难问题。(四)努力推进城乡建设,打造和谐宜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,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,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,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统筹城乡发展,着力营造和谐宜居生活环境。突出“一城三区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,加快推进黄金水岸二期、江景大道及沿线风貌整治工程、水田市政道路、地下综合管廊、停车商业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。按照“干净、宜居、特色”三大要素,积极开展美丽县城、老旧小区改造、污水管网提标改造、停车场等项目建设。加强生活污水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,力争启动普洱、中和、水田新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。深入推进农村“七改三清”环境综合整治和“厕所革命”,改建完成8456座无害化卫生户厕,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。加强城市综合治理,坚决拆除违法违规建筑,彻底消除占道经营、乱排乱倒、乱搭乱建等现象,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新家园。(五)强化社会民生改善,提升群众幸福指数    稳步推进高考综合制度改革,推动职业教育、民办教育、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协调发展。加快推进水田高级中学及乡镇薄改等项目建设,不断提升基层教育办学条件,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。加快推进水田医院建设,统筹抓好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,切实提高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医技水平,认真抓好城乡居民普通门诊统筹,落实各项健康扶贫政策,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。继续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,在管理体制、薪酬制度等方面下功夫,推动公立医院新旧运行机制平稳转换。持续加强艾滋病、结核病防治,计生服务、妇女儿童保健等基本公共服务工作。强化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,启动10个足球场建设,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。持续组织开展“园丁杯”“健身杯”“劲越杯”等赛事活动和送戏下乡、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持续稳定扩大就业,确保“零就业家庭”动态清零、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80%以上。实现养老、失业、工伤“三险”扩面征缴和社保制度全覆盖,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97.5%以上。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,关爱农村“三留守”群体。全面完成中和、豆沙、牛寨敬老院和19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质改造工程,新建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。切实抓好救灾救济,做实孤儿、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救助,保障特殊人群基本生活。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,加强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、社会安全等应急管理。强化社会治安管理,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、涉黑犯罪、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。统筹抓好外事侨务、地方志、档案、退役军人安置、老龄事业等其他工作,促进社会全面进步。(六)加强科学统筹谋划,高质量编制“十四五”规划全面总结、客观评价“十三五”规划实施成效,立足发展实际,科学研判形势,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谋划争取、重大课题研究等工作,积极向上对接,力争将交通、水利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省、市“十四五”规划盘子。加强政策研究和县情调研,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,研究盐津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,准确定位未来五年盐津经济发展方向与目标,突出重点任务、重点领域、重点区域、重点项目,高质量编制好“十四五”规划。